为什么理财基金比较好?基金为什么越来越火
最稳健的理财应该是财富富的综合配置,大额理财,部分基金,保险,再加上少部分股票,这样既有风险收益也有部分稳定金融收益。
不能做太多风险类的配置,只要能走赢通胀应该就不错了。
基金为什么越来越火?
为什么火,因为挣钱香啊!
我炒股五年亏了十五万。为了炒股,花了超多时间研究基本面,研究K线,研究政策。但是自己的变化永远跟不上主力的变化!永远被收割!炒股,上班盯盘,下班复盘,结果工作没做好,生活也没过好,还亏了钱。
买基金就是请主力帮我们炒股,省时省力还挣钱
我今年三月份开始定投,一周五百,目前收益率10.09%,不必炒股香?不比余额宝香?当然了,基金定投讲究的就是心态平和,宠辱不惊。我设置了止盈线,当我定投的基金收益率达到20%时,我就卖出一半。遇到大盘大跌时,我就手动买一些,低买高卖。
不用盯盘,不用复盘。工作好,生活好。[呲牙]
说实话,我是快30年的老股民了,以前对基金不怎感兴趣,原因是涨跌都太慢,毫无赙彩性与刺激性。
4月底,我有一笔15万理财资金到期。当时,我有两种想法,一是考虑买15万某银行股,该股4.1价位,发行价7块多,净产资8块多,去年每股收益0.74,3.5倍市盈率,分红预案为10派2.2,相当于分红年利率在5%以上,而且长线持有,用市值还可去申购新股,真是一举多得,也是很值得长线投资的好票。
但最后,我还是放弃了投资这家银行股,而在证券公司朋友的介推荐下,买了某混合型红利基金。这家基金投资风格很稳健,属债券型基金,债券投资占80%,股票投资20%,上市4年来,分红7次,累计分红0.51元,累计涨幅达74.94%,我就很喜欢这类型稳健型的基金,于是最后购买15万元基金,并打算长期持有,这是我首次动用这么多资金购买基金,我股市才五六万呢。
为啥我最终放弃了银行股投资,而选择了这家混合型红利基金呢?因为,我不想把钱都投资在股市上,毕竟股市风险要比基金大得多,分散投资,资金更安全。另外,我股市上已有几万块钱,平时热衷短炒,天天看盘,如果买银行股,经不起涨跌影响,容易卖出。买了基金,就当定投,一年半载才关注它,免得手痒,做个长线投资,请专家代我炒股,坐享其成,那点不好呢。
为什么基金能如此准确的让我买的时候成为最高点?
我一开始投资基金时也是犯这些通病,每次买基金的时间点都在一个短期的高点。喜欢股市大涨之后追涨,买涨不买跌,跌的受不了后止损清仓。如何避免买在高点呢?
一、投资基金或者股票,不能以开车看后视镜的方式做投资,比如上一年涨幅好排名靠前的基金,到了下一年的涨幅排名就会靠后。为什么每一年的冠军基金都不一样呢?是因为在股市里有板块轮动,风格轮动,涨跌轮动。
所以牛熊交替和市场风格都是不断在变化的,前一年正确的做法在下一年可不合适宜。
切记投资基金不要追涨,追热点,追短期的冠军基金,要关注一些优质还没有涨的基金或者行业。
二、人性的贪婪,每当我看见市场连续上涨或者爆涨时,赚钱的效应明显时,周围的很多人踊跃参与股市,殊不知进入股市后,一段时间后股市就见顶大跌。跌的受不了,当股市无人问津的时候股市见底大涨,所以很多投资者说“为什么我一买就涨一卖就跌”。这就是人的贪婪和恐惧在起作用。
三、要想获得超额收益,你必须在股市无人问津和指数低估时买入,然后耐心持有,忍受波动。在股市最狂热和指数高估值时卖出。这样你的收益才能比别人高,才能有超额收益。你的投资方法跟普罗大众一样没什么区别的话,你只能获得跟大众一样的收益。
免责条款:本文内容为个人的投资习惯和爱好,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审慎决策、独立承担风险。
对于基金,我在最开始接触理财时也买过,楼主的疑问相信很多人都有,明明收益率说的挺高,咋刚买就亏了?这里也就不说那些大道理了,讲两点实际的,大家以后在买的时候注意查一下是不是这样:
第一,要注意基金产品募集说明书上写的都是历史收益率。这个历史收益率是可操作的。如果基金经理最近一年的业绩比较高,那就写最近一年的。如果最近一年的投资收益率比较低,那就往前再延长一年,看看是不是高了?再不行,我看看近三年的。如果基金经理前几年都没怎么赢利,但最近三个月做的比较好,我还可以写最近三个月的。懂了吧,宣传时永远挑赚钱时说,但人家也有赔钱的时候。
第二,注意网站或银行的推荐时间。很多网站,比如支付宝、微信等,都会选择在该基金收益率比较高的时候放在首页向投资者推荐。
因而,大家在买基金时一定要注意仔细调查该基金及管理人的历史业绩。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财经排行榜
-
2022-09-27 13:49
-
2021-01-29 11:05
-
2021-01-29 11:21
-
2020-07-17 11:48
-
2020-02-03 08:35
财经热门推荐
-
2022-09-27 13:49
-
2021-01-29 11:05
-
2021-01-29 11:21
-
2020-07-17 11:48
-
2020-02-03 0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