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一年新增:近28家专精特新企业!

自2020年8月24日至今,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正式落地一周年。这一年,创业板企业总量一举破千,市值快速增长至12.77万亿元,跻身全球主要创业板市场第二位。

注册制为创新型企业注入“加速度”。截至2021年8月20日,创业板注册制企业的数量从首批18家增长到182家,占创业板总量的18%,其中包括28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业内认为,创业板注册制的稳运行,为未来全市场推行注册制改革打下坚实基础。

市场主体获得感增强

“感谢注册制改革,为前期需要大量研发投入的高科技企业上市打开方便之门,让我们不必为了上市而牺牲在科研方面的长远部署和发展。”广州迈普再生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迈普医学”)董事长袁玉宇表示,传统上市标准要求“上市前盈利”,这对于前期需要大量研发投入而亏损或利润不高的高科技企业来说,曾是不可逾越的鸿沟。

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制定了更为多元、更具包容的三套上市标准,其中,第二套上市标准为“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10亿元,最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1亿元”,使迈普医学等企业能提前上市。2021年6月初,迈普医学成为第二套标准下拿到首个“通行证”的企业。目前已有28家企业以第二套盈利上市标准申报创业板。

不仅IPO,更多的再融资“红线”被取消,康泰生物相关人士对此深有感触。随着“最新一期末资产负债率不低于45%”的可转债发行条件的取消,康泰生物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投入新冠疫苗的研发、生产,从申请受理到审核通过仅26天,从提交注册到注册生效仅用了10天,为公司完成新冠肺炎疫苗研发投产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数据显示,包括康泰生物在内的72家次企业受益于上述发行条件的取消,合计拟融资636.85亿元。

除此之外,小额快速融资制度也让企业感到制度的焕然一新。“从注册通过到资金到位大概10个工作日,耗时堪比申请一笔短期银行贷款,极大地提高了直接融资效率、降低了直接融资成本。”一名市场人士透露。

深交所数据显示,自注册制实施以来,市场活跃度大幅提升。IPO方面,截至2021年8月20日,182家注册制下新上市公司首发募集资金累计1401.47亿元;共受理727家企业的创业板首发上市申请;再融资方面,已受理362家次创业板再融资项目,共涉及342家上市公司,占创业板上市公司总家数的34%,合计拟募集资金3828.98亿元,融资家次及融资金额超过以往的任一年度。

招商基金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李湛表示,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相关制度、配套规则实施一年,市场主体有较强的“获得感”,同时,市场期待创业板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

坚守“三创四新”

在注册制试点落地之初,深交所表示,创业板将聚焦于服务战略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支持传统产业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度融合。一年过去,成绩单如何?创业板的公司结构给出了答案。数据显示,创业板新增的182家注册制上市公司中,以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企业居多,排名前五的行业分别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业技术服务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公司家数合计72家,占比40%。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157家属于高新技术企业,占总数比例达到86%;有125家公司的主要技术、产品属于国际或国内领先;66家公司正在开展所在行业的相关前沿领域研究;还有28家属于工信部公布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IPO金额合计156亿元。

事实上,放大到整个创业板来看,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累计132家,累计IPO融资金额高达570亿元。得益于直接融资的活水浇灌,创业板企业才有加大研发投入的“资本”和“底气”。

统计数据显示,创业板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0年均研发支出为5686.65万元,研发支出占公司营收比例均为7.58%。其中,广和通、中海达、南大光电等16家公司研发支出金额超过1亿元,易瑞生物、长川科技、上海瀚讯、艾德生物等28家公司研发强度超过10%。

企业登陆创业板后,仍坚持高研发投入增强创新能力及核心竞争力。2009年至2020年,创业板公司上市后累计研发投入4972.79亿元,且板块公司总体研发强度不断增加,2020年度,宁德时代、迈瑞医疗、深信服、汇川技术等20家公司单年研发支出超过5亿元,亿纬锂能、智飞生物等46家公司研发强度超20%。

研发的驱动,让创业板集聚了不少细分行业“隐形冠军”,呈现出较好的经营成果。数据显示,1011家创业板上市公司的2020年均营业收入为20.71亿元,均同比增长约7%;均净利润1.35亿元,同比增长43%。值得一提的是注册制下的128家企业,均实现营业收入23.41亿元,净利润2.11亿元,优于板块均水

“创业板注册制改革,让每一个重要的技术创新都有资本愿意去投资,去推动这项新技术形成商品、实现量产,从而成为新兴产业促进技术进步,投资人也获得正向回报,如此打通资本市场与科技创新的良循环。”广州开发区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严亦斌说。

服务“双区”建设的创新资本中心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和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重要金融基础设施,深交所创业板其服务“双区”建设的功能得到凸显。

数据显示,1011家创业板公司中,大湾区公司共217家,占比21%,其中注册制下新上市公司共44家;仅深圳一市就有创业板上市公司127家,占板块总公司数量比重为13%,其中注册制下新上市公司29家,为深圳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供了资本引擎。

借助上市台优势,大湾区创业板公司更加聚焦产业整合,立足主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截至7月31日,大湾区创业板公司已实施完成76单重组,交易金额合计610.51亿元,配套融资197.67亿元;另一方面,大批企业通过被并购重组方式登陆资本市场,70家广东企业被创业板上市公司通过重大资产重组收购,交易金额达677.09亿元。

创业板的发展同时带动了大湾区创新资本生态圈更富活力。截至7月31日,112家大湾区创业板公司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发行可转债、配股等方式融资934.04亿元;共129家大湾区创业板公司在上市前获得创投投资186.31亿元。

有了创业板的助推,广东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经济发展不衡的短板也正在变身“潜力板”。新增的182家注册制上市公司中,广东省以47家的成绩居全国第一,其中,湛江食品饮料类企业欢乐家成为10年来该市首个新增的上市公司。此外,云浮的创业板公司温氏股份发行可转债92亿元,成为全国上半年最大一笔非金融企业发行的可转债。

事实上,广东省在推动省内符合条件的企业充分利用创业板市场上市和直接融资上动作频频。今年3月,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披露,该厅联合广东证监局、深圳证券交易所等机构出台《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挂牌上市融资服务方案》,力争未来五年推动30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登陆沪深交易所主板、创业板、科创板、新三板等资本市场。

广东证监局数据显示,截至8月20日,广东省有创业板拟上市公司271家,其中已向证监会申报上市78家。搭乘创业板改革发展的快车,借助资本市场实现提质增效,这些广东创业板“后备军”未来也将助力大湾区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地。

标签:    广东   新增   企业   28家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GY653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