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端设计|页面标签的认识和实操应用-全球快看点

既然浏览器中可以使用页面标签,那为什么在项目中还需要使用这个组件和交互框架的形式呢?本文IE等浏览器界面为例,介绍了页面标签在产品设计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在不同使用场景当中的效果。希望能帮助你对页面标签形成新的认识,推荐关注产品设计的小伙伴阅读。

今天来做一个比较简单的分享,也是很多在做B端项目的同学发出过的疑问,那就是既然浏览器中可以使用页面标签,那为什么在项目中还需要使用这个组件和交互框架的形式。

一、网页中的页面标签认识

页面标签是用来反应系统中已打开的页面的标识,最常见于浏览器顶部,每当我们新建一个页面,就会创建一个新的标签。我们不仅可以通过它来判断打开了多少页面,也可以用通过点击它们来切换当前聚焦的页面或关闭页面。


(资料图)

当然,除了浏览器外,还有很多其它的软件也热衷于使用页面标签组件,如我们常用的设计软件、办公软件和通讯软件。

以软件层面来说,页面标签的使用可以说非常的普及,但是在网站的系统中,这个组件普及度并不高,第一个能想到的应该就是邮箱系统了。

而日常会接触到的B端 SAAS 工具里,也很少会用到这个组件。想必大家都能理解背后的原因,因为网站系统也需要浏览器访问,浏览器自带了页面标签,直接使用浏览器的标签不就行了!

所以问题来了,为什么在网站页面里再做一个页面标签组件?这就要先从页面标签组件出现的过程说起了,在上古时期……

全球使用最广泛的浏览器当然是非 Windows 的 IE ( Internet Explorer) 浏览器莫属。这个浏览器是 Windows 系统捆绑自带的浏览器,从 1995 年上线,在短短几年间成功成为全球开发者最痛恨的浏览器,阻碍整个互联网发展的脚步,苟活到2022 年6月15日21:00 正式停止更新(普天同庆)。

IE 不仅本身的引擎内核一般,而且和 Windows 捆绑的特性而获取的庞大用户体量,成为所有网页新技术普及的最大阻力。因为绝大多数网站开发,都不可能忽视这个群体,就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适配稀烂的老版 IE。

比如在2010年以前做网站的时候,如果想要使用已经发布很多年的 CSS 来做样式,你就要首先解决怎么在Windows 2000 和 XP 默认安装的 IE5、6 能正常显示(对CSS支持极差),它们是所有网页前端和设计师的噩梦。

而早期IE还有个很重要的缺陷,就是它们本身是没有页面标签栏的,Windows 会将打开的软件窗口显示在底部栏中,如果打开的页面较多,则会进行折叠,通过点击折叠菜单后展开。

这是一个非常低效的操作方法,因为当时的显示器普遍在 1280 或1440 宽,一旦打开网页稍多,展开的菜单就不够放,选择之前打开的网页就很麻烦。

不是没有人没注意到这个问题,现代浏览器的先驱 Oprea,在1995年发布上线后就首个支持多窗口文档模式(页面标签前身,如下图版本形式)。但这个优秀的交互因为软件本身的普及度不够高,无法代表真正的用户使用场景。

于是,逐渐兴起的网页管理系统(从本地软件转移到浏览器访问),就开始继承并普及这个交互框架,通过在一个类似软件的页面中,以标签的形式打开站内的新页面,而不用让浏览器窗口被折叠起来,提升交互的效率。

这有一定的主观成分,我也不能确定是哪个欧美管理系统最先使用这个交互框架,但从最早期了解到和自己项目的实际情况分析,这是产生最关键影响的因素。

当然,它也不是仅仅具备这一个优点而已,它还同时包含另一个优点 —— 提升加载效率。

正常加载一个网页,就是客户端向服务器获取相关文本代码和外部资源的过程,代码即服务器返回的 HTML、CSS、JS等代码,外部资源即图片音视频等文件。

理论上每打开一个页面,你就需要重新和服务器获取一遍这些内容,虽然存在缓存的优化机制,但不管怎么优化,还是会产生很多额外的请求和资源的重复加载。而页面标签的这种模式,就可以避免大量的重复请求和加载,提升页面核心内容的打开效率。

看过 HTML 课程的话,都应该知道一个标准的 HTML 文档必然会包含 、两个标签。其中 head 标签的内容是不可见的,而且包含很多需要预加载的引用文件,本身就能消耗很多带宽资源。

而在 body 部分中,全局组件等模块也无需重新加载,只需要将全部重心放在对应页面的内容区域即可,可能加载数据量仅为原先的一半,这对拨号上网的年代来讲是具体的减负。

除此之外,在高频切换页面的使用场景中,就可以减少很多白底背景和视觉界面交替出现的 “闪烁感”,这是一种非常折磨人的过程,只有大量使用 SAAS 服务的同学才能感同身受。

这些优势虽然都很明显,但它们主要是建立在过去的技术条件和背景上的。随着时代发展,IE的消亡,浏览器普遍自带页面标签,网速提升数十倍,这些优势就变得越来越小,而缺点则越来越明显。

那就是网页内的页面标签会很容易和浏览器中标签 “打架”,它不仅会占用本就不多的窗口高度,还在样式和操作上都和浏览器标签很像,导致识别内容效率很难提升。更要命的是,网页里做的页面标签操作体验和浏览器的可没法比……

所以今天的B端系统中,使用这个组件的项目越来越少,虽然不是消亡,但它确实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主要历史使命。

那到底在今天它还有什么存在的场景和价值呢?

这个我很难给出统一的答案,可以肯定的是,其中有一部分设计被老板和甲方强制要求添加页面标签,是基于过去的习惯出发,仅仅是 “路径依赖”。

而其它原因,到底是项目需要提升加载的效率,如网络很差,页面数据量太庞大,还是不新建页面的模式能带来更好的操作连贯性,如深色背景但新建页面是白色,就需要自己去探寻,找到合适的理由了。

所以,针对页面标签组件的使用建议,就是:

如果找不到明确的理由,就不放!如果别人让你放且说不出理由,那就是他们的偏执,没有争论的必要。职位比你高就做,没你高就拒绝。

作者:酸梅干超人;公众号:超人的电话亭(ID:Superman_Call)

本文由 @超人的电话亭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 ,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关键词:

来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编辑:GY653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相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