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武状元留下一首诗,揭示了靖康之耻不为人知的妇女遭遇_世界速读

北宋靖康年间,金军攻破东京,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三千余人,并掳掠数以万计的北宋妇女,押解北上,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这就是大宋历史上最耻辱的事件——靖康之耻。沿途及到达到金朝京师会宁府后,被掳君臣百姓受到了非人的虐待,很多人不堪侮辱自绝而死,而其他人则屈辱的活着。《呻吟语》引《燕人麈》记载说:“天会时掠致宋国男、妇不下二十万,……妇女分入大家,不顾名节,犹有生理;分给谋克以下,十人九娼,名节既丧,身命亦亡。”由此可以想见当时这些妇女的处境。曾经陷落北方的南宋诗人潘文虎,目睹她们的惨状,写下一组诗,揭示了她们处境的尴尬与无奈。下面是这组诗中的其中一首。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为被虏妇作 其四

宋 潘文虎

鹁鸪鸪,鹁鸪鸪,帐房遍野相喧呼。

阿姊含羞对阿妹,大嫂挥泪看小姑。

一家不幸俱被虏,犹幸同处为妻孥。

愿言相怜莫相妒,这个不是亲丈夫。

这首诗大意是:斑鸠一遍一遍的叫着,只见原野上蒙古包一座挨着一座。蒙古包前姐姐羞愧地对着妹妹,大嫂含着屈辱的眼泪看着小姑。她们本是一家人,不幸全被金兵所掳,而幸运的是她们没有被分开,又成为同一个人的妻奴。希望我们互相关爱不要互相嫉妒,要知道我们为了生存不得已而为之,那个男人不是我们的亲丈夫。

潘文虎,字叔山,生卒年不详,永嘉县昆阳乡人,北宋靖康元年(1126)武状元。有学者根据潘文虎的同乡、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许及之的《送潘德久都干为贺生辰使属》一诗中“乃翁旧取燕山第,子恰从人去使燕”两句,认为潘文虎曾经陷落北方,在燕京考取武状元,而后自拔南归宋朝。由此说明,潘文虎是有机会了解被掳到北方百姓情况的。

潘文虎以《为被虏妇作》为题,共写四首诗,分别以四种鸟的鸣声起兴,描述了浙东一家妇女被金兵所俘虏、被迫北行和在北方的悲惨情景。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操。

这首诗首联先以斑鸠鸣叫起兴,“帐房遍野相喧呼”一句既写出了金兵数量之多,暗示了他们的强大,也为下文埋下了伏笔:在这强大的游牧民族的奴役之下,这些手无寸铁的柔弱女子又能怎么办呢。为了生存下去,他们只能忍受。颔联两句,写一家人被掳掠到此,人人身不由己,姐姐无力保护妹妹,大嫂只能含泪看着小姑受委屈。然而她们自己又何尝不是屈辱的活着!情与泪,悔与恨,渗透在字里行间。然而,在这样的处境中,谁又能解救她们,谁又能帮助她们,真是叫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怪只怪大宋朝廷太无能,叹只叹大宋男儿太懦弱。

以下两联应该是她们的相互安慰之语。颈联“一家不幸俱被掳,犹幸同处为妻孥”,多么具有讽刺意味,一家人都成为了异族的阶下囚,这是多么不幸的事啊。但是,与那些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人家相比,却又是幸运的,因为我们虽然被迫给同一个男人做妻妾,但毕竟还活着,一家人还能够在一起。鲁迅笔下所谓“含泪的笑”不过如此吧,这该是多么无奈与尴尬的事情,但是又有什么办法?所以,精神胜利法在这里起了作用,尾联“愿言相怜莫相妒,这个不是亲丈夫”,就是她们不得已的既是互相、又是自我安慰。

虽然诗中没有一个“惨”字,但我们能够想到她们有多惨;虽然她们没说一个“苦”字,但我们看到了她们心中有多苦!整首诗看起来只是平淡的铺陈描述,但给人的感觉是字字千钧,振聋发聩,在平淡的背后是声声泪,字字血。这是诗人的控诉,这是历史的呐喊,它在警醒世人,悲剧不能重演,历史不能再现。这就是我们今天读这首诗的意义。对于这首诗,你怎么看,欢迎发表意见。

关键词: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编辑:GY653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相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