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预计明年美联储加息两次 中国经济增速放缓

明年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如何?美联储会否加息?资本市场走势如何?针对上述问题,多家外资机构近期出炉的“2022年展望”给出预判。

高盛预计,明年中国GDP增速将放缓至5%以下,实际GDP增速为4.8%,而2022年至2025年间年均增长率预计为4.5%,低于市场平均预测。

“明年中国经济增长步伐可能放缓,但经济增长结构表现会更好,预计未来几年投资对经济增速的贡献将会减弱。”高盛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闪辉在24日举办的媒体会上表示。

高盛预测明年美联储将进行两次加息,分别在2022年7月和11月,且加息会持续较长时间,前端利率最终达到2.75%的水平。

资本市场策略方面,明年高盛将总体高配A股和港股,看好“共同富裕”主题下的投资机会。

预计美联储加息两次,中国经济增速放缓

全球经济方面,高盛预计,2022年全球经济增速约为4.5%,这一指标较近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给出的2021年全球经济增速5.9%大幅放缓。

不过,闪辉提到,长期趋势上,全球经济仍有相对较强劲的增长潜力,预计主要发达经济体明年上半年经济增速良好,下半年或放缓,主要原因是受疫情影响。

“美国经济在明年上半年有明显高于趋势的增长,约明年年底回到趋势增长,对全球经济增长整体看好,明年可能是前高后低的态势。”她指出。

通胀方面,闪辉预计,明年全球通胀仍充满不确定性。“供给上不来而需求很强,这就会对通胀产生影响。明年我们认为供应链问题会有一些愈合,但不是完全愈合。”

美联储加息预期方面,高盛预计,美联储或将在明年7月第一次加息,11月第二次加息,且加息时间较长,最终达到平衡,前端利率水平维持在2.75%左右。

需要关注的是,未来一两年,全球货币政策将呈现不同步性。“过去两年的经济政策很多是由疫情(情况)来决定的,同步性非常强。未来,在加息这个问题上,我们看到步调不一致的趋势。美国明年年中加息,欧央行的加息时间可能要比美国慢很多。”闪辉说。

中国经济方面,高盛认为,明年中国经济增长步伐将相对放缓,但经济增长结构更好。预计未来几年投资对经济增速的贡献减小,消费和投资比例不平衡现象将逐渐改善。

作出投资贡献减弱的预判与中国房地产政策调整有关。闪辉判断,未来中国房地产投资将走弱,房地产方面不会出现严重“硬着陆”,但房地产投资放缓将会对经济形成拖累。

消费、投资、出口方面,预计随着经济复苏持续,消费也将继续复苏,且消费结构将有较大变化;投资方面,未来基建仍会增加,但增速或将放缓,制造业投资可能维持高增速,绿色投资、新基建增速非常快,但相较基建、房地产,整体体量仍较小;出口表现或较为乐观。

“我们预测,明年广义财政赤字可能会扩张一些,货币政策方面,政策利率预计不会有很大变动,作出政策利率保持不变的判断。”闪辉说。

总体高配A股和港股,看好“共同富裕”

对于明年的全球股票市场表现,高盛预测,各主要市场回报率在10%上下,主要受盈利水平推动,随着多国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化,预计估值变动不会太大。

“在全球大类资产配置方面,我们仍高配股票,同时看好大宗商品,对于债券和企业债比较谨慎,整体方向上,对风险资产比较看好。”高盛首席中国股票策略师刘劲津表示。

在此基础上,高盛对明年港股和A股的股票投资策略是,随着估值进入上调周期,总体高配。五大比较看好的行业是:汽车、消费品、传媒、电商、半导体。

刘劲津认为,明年的股票估值会从当前的较低水平出现显著回升,高盛看好这一估值变化。

“特别是海外中概股,大幅回调之后会进入下一阶段,我们称为‘希望’的阶段。该阶段的特点是股票回报不错,但是推动力并非盈利增长,而是估值提升。我们认为,可能在未来一年,中国市场会进入这个‘希望’的阶段。”他说。

为何会出现估值提升?刘劲津解释称,政策角度,宏观政策与今年相比会出现小幅宽松。同时,2022年将是冬奥会举办等重大时间节点。

主题策略方面,他提到,目前高盛在股票市场为客户推荐的策略是,看好“成长”,寻找增长机会,尤其是与政策挂钩的领域,例如“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很大的题目,我们在股票市场里寻找到四个比较重要的投资方向,大宗消费、科技创新、新能源、国企改革。”他说。

标签: 预计   经济   美联储   A股  
来源:第一财经
编辑:GY653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