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牵引力逐步成为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消费牵引力正在成为助推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9月16日,北京市统计局发布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今年1-8月北京市场总消费额同比增长18.5%。其中餐饮收入760.2亿元,同比增长54%。专家分析,预计在国庆等传统节假日和“双11”购物节期间还会呈现新的消费亮点。

服务性消费快速增长

数据显示,1-8月,北京市场总消费额同比增长18.5%,两年平均增长2.5%。其中,服务性消费额同比增长20.8%,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447.6亿元,同比增长15.9%。2021年以来北京市场呈现消费持续向好发展的态势,其中服务性消费延续快速增长的趋势。

服务性消费正引领首都消费转型升级。2018年,北京便实现服务性消费额近1.37万亿元,占市场总消费额过半,对总消费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2.6%,成为带动消费增长的主要力量。

需注意的是,服务性消费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两年平均增速分别比前7个月回落0.6个和0.5个百分点。

对此,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博士姜照告诉记者,“受8月疫情反复以及汛情的影响,居民线下外出消费行为受到抑制,因此对消费造成一定的冲击。但是北京经济持续向好发展的基本面和消费平稳增长的态势仍然没有改变,服务性消费额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两年平均增速分别比1-7月回落0.6个和0.5个百分点,这种短期增速波动属于正常现象”。

餐饮收入增长超五成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公布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餐饮收入760.2亿元,同比增长超五成,两年平均下降4.8%。

餐饮成绩单亮眼,既源自于去年基数不高,也有品牌自身吸引力的原因。姜照认为,一方面由于去年餐饮业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2020年同期基数较低,另一方面体现了北京餐饮品牌、产品和文化愈发受到消费者喜爱。

此外,统计数据显示,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中,饮料类、日用品类、烟酒类等基本生活消费以及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 52.4%、25.9%、22.2%和18.4%,两年平均增速均在两位数以上。

除了实体消费,北京市场前8个月网上消费也保持活跃。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实现网上零售额3161.5亿元,同比增长20.2%,两年平均增长23.5%。可以看出,受直播电商快速发展和线上社区团购便利性强等因素影响,今年1-8月北京市网上消费增长势头良好,消费者对网络购物的认可度较高。

双节有望呈现新亮点

从北京市统计局数据表格曲线可以发现,今年4月起,北京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增速开始放缓,姜照分析认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放缓的原因包括去年同期基数较大、居民收入恢复的不平衡,以及服务消费增长未能在社零总额统计中充分体现等。

“按目前的经济走势来看,今年第四季度北京市场消费会继续延续良好发展的态势,预计在国庆等传统节假日和“双11”购物节期间还会呈现新的消费亮点。”姜照对北京市场消费接下来几个月趋势有良好预期。

近年来,北京消费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15年在全国率先实现商品消费突破1万亿元,并于2019年在全国率先建立总消费促进工作机制,持续推动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提质扩容。

北京消费市场呈现出需求多元发展、结构优化升级的态势,从全国来看,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也没有改变。9月15日,国新办举行的8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介绍,8月受到疫情汛情的冲击,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回落幅度比较大。主要是由于疫情汛情多点发生,居民出行减少,暑期消费受到一定影响。

但从累计来看,社零总额还是保持了较快的增长,1-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1%,两年平均增长3.9%,比1-7月虽然略有回落,但保持总体稳定,说明消费稳定恢复的态势没有发生大的变化。消费规模扩大、结构升级、新动能成长的趋势没有发生改变。

付凌晖称,从消费潜力来看,目前一些绿色智能相关产品的消费还有很大潜力,同时与人口老龄化相关的消费品的需求潜力也比较大。

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就业司副司长常铁威表示,将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费购买的规定,放宽服务消费领域市场准入,打通堵点,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同时,增加科学柔性管理,保障好人民群众基本消费活动。

随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效不断显现,消费环境持续改善,消费作为稳定国民经济的“压舱石”作用将会越来越显现。

标签: 发展   强大   动力   消费  
来源:北京商报
编辑:GY653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