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要想发展 更多的还是要靠自己

不设经济增速目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同时出动、赤字率提高到3.6%,增加1万亿元财政赤字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将“六稳”“六保”放在突出位置……今年两会传达出的经济政策信息引人关注。就疫情下的中国经济将如何高质量发展这一话题,近日本报策划采访了数位著名经济学家,期待他们能为更多在疫情下坚守的企业带来一些启发。

日前,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后中国企业需要推动高质量发展,多依靠自己,才能在未来的复杂环境中生存。

“企业发展要多靠自己了”

广州日报:就中国企业而言,疫情后面临的形势有何变化?

张燕生:疫情结束以后中国企业面临着可能是非常险峻的国际环境,这样的国际环境会持续多久呢?中国企业要做好准备。一是疫情反复的可能性、二是全球经济深度衰退的可能性、三是具备金融脆弱性的国家的债务危机爆发的可能性。这些因素如果叠加或者是相继发生,那么对中国企业来讲,面对的将是一个非常不太平的世界。再加上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塑以及因此所产生的断链、撤资等等。中国之前40年面对的国际环境是开放的,因此我们深度参与世界经济,而外商在中国的商业存在也是广泛的,你很容易在国内找到国际合作,但疫情之后,这些可能都变了。企业今后会发现更多的要靠自己发展了。

广州日报:企业面对的国内环境是否也会有改变?

张燕生:国内条件也变了。企业过去无论多辉煌,可能都要重新考虑怎么出发。创新、人才这些对中国企业下一步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下一步要推动各方面的高质量发展。

以广州为例,高质量发展对广州的服务业来讲,就是怎么处理好生活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和公共性服务业三者之间的关系。生活性服务业创造需求,生产性服务业满足需求,公共性服务业在教育、医疗、科技、绿色发展等方面提供环境,总的一句话就是要现代化。

广州日报:因此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出台了很多措施,对冲疫情的影响。

张燕生:是的。我们能明显感觉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跟往年的不一样。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今年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六保”是今年“六稳”工作的着力点。守住“六保”底线,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就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今年虽然没有提经济增速目标,却提出了稳就业保民生的目标,这说明“六稳”“六保”被放在了一个更重要的位置,表明今年首先是要保民生,其次才是保经济。当然,保民生与保经济之间是有关联的。比如,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6%左右,这些指标都是跟经济发展直接关联的。如果新增900万个就业岗位的目标能实现,那就必然要新增一些市场主体,肯定能创造出一定的经济体量来。

“中小微企业要深度融合”

广州日报:你曾经提过,传统产业要和新的虚拟经济进行深度融合,在疫情下,这种深度融合是否会成为企业的增长点?

张燕生:深度融合首先就是中小微企业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这个实际上就是线上线下的融合,包括快递、外卖等线上的一些活动参与。线上活动确实能够提高企业的智能化水平,也能够使企业更好地用云计算、大数据来了解市场的需求。对企业来讲,以顾客的需求来定制的生产是最好的。

其次就是跟工业服务的深度融合。中小微企业的左端是研发服务、技术服务、设计服务、咨询服务和人才服务,而右端就是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所以说跟工业服务深度融合它能够提高企业的增加值水平。

然后就是从智慧城市角度进行深度融合,因为中小微企业需要人才,但是人才对于城市和生活环境的要求是很高的,如果企业是在一个宜居的城市,人才就可能会去。

“抗疫将推动科技创新上台阶”

广州日报:据WTO预测,今年全球的GDP将萎缩2.5%到8.8%,货物贸易萎缩的程度远大于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今年的全球贸易将下降13%到34%。如此看来,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否也会如此巨大?

张燕生:不会的,因为中国在全球范围内来看是将疫情控制得最好的。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认为中国不会发生贸易和投资大幅下降的情况。

广州日报:疫情之后中国会不会有一些新兴行业或者产业成为新的 GDP增长点?

张燕生:前段时间我们做了一个调查,成长性最好的行业是医药,排第二位的是健康,排第三位的是人工智能,等疫情过后,这些行业的增长还是会非常强劲。

广州日报:这次疫情中,有没有哪些我们可以抓住的机遇?

张燕生:目前,欧美国家的疫情形势仍然严峻。而我国的疫情基本得到控制,主动权掌握在我们手上。首先,通过这次疫情,“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会更加深入人心,中国与国际组织以及其他国家之间的全方位、深层次、高水平合作会再上新台阶;其次,通过抗疫,将推动我们的科技创新再上新台阶,只有科技创新才会研发出疫苗和特效药。在阻击疫情的过程中对我们的一些产业有很大拉动,对我们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也是一个提升的机会;再次,这次疫情也将促使我们推动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体制建设和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

标签: 中小企业   发展  
来源:广州日报
编辑:GY653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