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布局重点领域推进“人工智能+”行动

《武汉市2025年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10日发布,记者当日从武汉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发布会上获悉,该市今年将通过十个重点领域布局和两大保障措施,全面推进人工智能技术突破与产业融合。

武汉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苏新威介绍,针对产业发展中的应用难、落地难、协同难等难点痛点,《行动方案》围绕智能体应用矩阵打造、人形机器人产业落地、AI开源生态建设等十个方面,构建“10+2”工作体系,推动人工智能的突破性应用、突破性产品落地、数字底座建设、发展生态优化,实现“用数据、建场景、优生态、促落地”。

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 夏俊俊 摄

在应用方面,今年武汉市将重点推动大模型向智能体演进,目前该市正在开展首批智能体产品和创新创业团队入库培育,计划开发工业、医疗、教育、法律、文创等垂直领域智能体,形成武汉智能体产品矩阵。

在产品研发方面,依托武汉良好的制造业基础和创新优势,重点推动AI+机器人、AI+汽车、AI+PC/服务器、AI+手机、AI+眼镜五大应用落地。其中,人形机器人领域将实现“楚才”系列10款人形机器人小规模量产;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公开测试道路里程达4000公里等。

据介绍,当前武汉东湖高新区、武汉经开区、江夏区、硚口区等区都在大力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园区,该市还将在东湖高新区、武汉经开区等区试点建设人工智能“特区”,加强打造开放、共享的创新生态,在交通、医疗、教育、城市管理等领域开放公共数据和应用场景。

为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武汉还通过“专项资金+产业基金”相结合的方式,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对于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单个项目最高给予2000万元资金支持;每年安排总额不低于1000万元的算力服务券,支持中小企业购买算力服务等。

关键词: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GY653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相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