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外卖时“凑满减”到底能不能“省钱”? 专家:真相是迷惑消费者的经营手段
近年来,外卖行业由于其便利性得到迅猛发展。不用亲自下厨,用相对便宜的价格、便捷的方式就能拥有更多的选择。为了能“薅羊毛”,消费者忙着规划凑满减,以为凑到满减就可以白赚一些。然而,南京财经大学财政与税务学院的税宿研究小组通过调研发现:这更像是“烟雾”。
小组成员们发现,只考虑满减时,顾客花出去的钱是订单原价减去满减后的价格,而很多商家在计算价格时已经将满减考虑在内,其实和没有满减时所花出的钱是一样的,可能还会更高,但顾客会在心里觉得自己可以省下这些钱。因此所谓“满减”更像是虚无缥缈的“烟雾”,是迷惑消费者的经营手段。南财大的同学们为了证实这一点,进行了大量的走访调研和分析计算。
“菜品在外卖平台上定价高一点,给顾客几个满减额度,顾客其实没有享受优惠,看似由我们商家完全承担的那部分优惠实际上我们也没有承担,实质就是‘烟雾’,用来迷惑消费者,让他们以为自己可以通过凑单得到很多的优惠。”走访的某商家和同学们交谈中直言不讳地提到。
而通过细致走访几百家店铺,同学们发现商家之所以用这种“烟雾弹”,实际上也是迫于无奈。外卖平台会对商家进行抽成(比如某外卖平台大约20%左右),外卖平台的费用过高,但不用外卖又会丢失客流,商家无奈之下只能采取一些对策,而满减就是其中之一。
来自税收专业的小组成员们运用所学的计量知识,通过计算和计量软件分析,发现搜集到的100份高质量数据中,平台抽成这部分费用,最终由顾客掏腰包承担的约为9.72%,由商家掏腰包承担的约为90.28%。受上半年疫情影响,商家还是承担了大部分比例,另外,规模大的商家往往会从腰包里掏更多的钱去承担平台的抽成;而以白领为主要顾客目标群体时,商家往往会转嫁更多抽成给顾客,让顾客更多地承担平台抽成费用。
天天点外卖、凑满减,你以为占了便宜?记住那句老话: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财经排行榜
-
2020-12-23 08:23
-
2020-07-17 11:48
-
2020-02-03 08:35
-
2020-07-17 11:19
-
2020-06-11 15:30
财经热门推荐
-
2020-12-23 08:23
-
2020-07-17 11:48
-
2020-02-03 08:35
-
2020-07-17 11:19
-
2020-06-11 1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