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夜经济市场潜力将越来越大

夜经济包括饮食、观光旅游、购物、娱乐、体育健身、阅读学习、艺术欣赏等多元形态。发展多元化的夜经济,还须在供给端更多发力

逛夜市吃小吃、泡24小时书店、听深夜话剧、看跨年演唱会……如今,人们的夜间消费需求越来越大,夜经济热度持续上升,各地也纷纷出台政策,鼓励发展夜经济。比如北京出台“夜间13条”,进一步繁荣夜间经济;天津提出打造“夜津城”;西安提出构建夜游经济等等。然而,也有一些地方对夜经济的理解存在认识误区,认为发展夜经济,无非就是“吃、喝、买”,建设“夜宵一条街”“夜市一条街”等简单形式。这些认识制约着夜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难以适应人们的消费需求。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注重健康养生和精神文化消费。在夜里,比起吃喝,他们更愿意去参加健身、欣赏艺术活动等。需求变了,供给也应随之而变。可见,夜经济不只是简单的“吃喝买”,而是包括了饮食、观光旅游、购物、娱乐、体育健身、阅读学习、艺术欣赏等多元形态。发展多元化的夜经济,还须在供给端更多发力。

发展多元化的夜经济,需要做好科学的规划和引导。在做城市规划时,应更加注重夜经济的多元化,促进各种业态的合理布局,以便让消费者有更多选择。可以依托酒吧、商场规划夜间购物餐饮集聚商圈;依托博物馆、美术馆、剧院、画廊、图书馆等规划夜经济的文化消费区;依托湖滨、河流、海滨等开发大型夜游观光区;依托体育馆、健身房等场所发展夜间健身产业等。

发展多元化的夜经济,还需要做好配套服务。一方面,城市的建筑和灯光设计应更多考虑市民的夜间外出活动。公园、河湖岸、小区健身房等场所应该做好照明、标识和监控,既方便市民夜间活动,也能确保夜间人身安全。另一方面,适当延长图书馆、体育馆、博物馆、公园等公共文体设施的开放时间,延长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的运营时间,加开夜班车等,让夜间消费的人们出得了门、回得了家。

发展多元化的夜经济,归根到底是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升人们在城市生活的幸福感和归属感。千篇一律的产品自然难以满足需求,做出特色才是成功。商家可以根据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推出优质的产品。比如,广西桂林的《印象·刘三姐》、浙江杭州的《宋城千古情》等优秀的文化演艺项目在夜间表演,融合了绚丽多彩的灯光艺术,让消费者在夜游中接受文化的熏陶。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夜经济的市场潜力将越来越大。丰富多彩的夜经济不仅是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一张美丽的名片,代表着城市的形象和竞争力。期待越来越多的城市推动各项消费活动、服务功能向夜间延伸,让人们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标签: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GY653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